翻譯公司快速發展期應在21世紀,其主要分為成長期、壯大期、成熟期,不過現在依然有工作室和個人議員還有各大院校的老師和學生,不過對于企業來說,需要翻譯選擇公司性的比較牢靠,這也是上海鑫美譯發展的重要因素。

翻譯公司的發展現狀
據《2017中國翻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翻譯主要分口譯和筆譯,口譯分為同傳和交傳,筆譯又分為中翻外和外翻中。一個合格的同傳翻譯人員,上會一天的收入一般在5000元-80000元之間,會議的主辦方還要承擔交通和食宿費用,所以同傳翻譯人員有白金職業之說。相對于同傳翻譯,交傳收入要低一些。
一般一天的收入也在2000元-5000元之間,高水平的收入會更高。而筆譯中,外翻中現在做的人比較多,而且相對容易,收費標準大多在100元-300元/千漢字之間;而中翻外比較難一些,收費要在150元-400元/千字之間。如果是在專業的正規翻譯機構里工作,一個合格的筆譯每月的收入大概要在6000元以上(工資加個人接的委托翻譯),而口譯則更高。
第一:市場需求量大,產業快速崛起
雖然中國的翻譯行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才開始,但是目前已經變成了市場熱門。一方面市場剛需加大,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上海世博會以及目前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都給語言翻譯服務行業帶來很多商機,大批外企和合資公司入駐了大陸市場,中國傳統產業走出國門,都使得語言翻譯行業必須快速跟上市場的腳步。據統計,2017年國內翻譯產值達3500億。另一方面,部分翻譯,如口譯同傳,也成為利潤收入非常大的金領行業。
第二:傳統模式為主,劣勢阻礙發展
目前國內的翻譯行業發展良莠不齊,雖然有很多成熟的大型翻譯企業,但是也存在眾多的中小規模翻譯公司、翻譯社,特別是只有幾個人規模的作坊型翻譯公司,以低質低價進行惡意競爭,嚴重擾亂了翻譯市場秩序,破壞翻譯市場生態,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第三:機器翻譯快速發展,翻譯行業面臨行業變革
去年谷歌AlphaGo戰勝柯潔成了熱門新聞,在近幾年,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機器翻譯似乎成了最大贏家,由傳統的統計算法完成了神經網絡算法的華麗變身,各大IT巨頭都在暗中較勁,力爭在機器翻譯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如此環境下,勢必對人工翻譯造成不小沖擊,但我們應該看到,除了機器翻譯給翻譯市場帶來的沖擊外,由于機器翻譯的巨大便利性,使得目前浩如煙海的信息世界的語言大同成為了一種可能。
第四:翻譯電商出現,翻譯市場由線下轉線上
國內和國外都出現了以O2O或者B2B、B2C形式運營的翻譯電商網站或者在線平臺。這些平臺或提供在線機翻業務,或人工翻譯服務。無論哪一種形式,相比于傳統翻譯模式,翻譯電商平臺都呈現出了生意火爆的態勢,足見翻譯行業轉型線上的迫切性。不過,我們必須看到國內大部分平臺還是簡單地將線下業務搬到了網上,更多的是基于O2O的模式,因為在轉型中各種模式、理念、技術及平臺架構的問題,導致成熟的人工在線翻譯平臺還是鳳毛麟角,稀缺資源。

市場上容易阻礙翻譯公司發展的因素
1、客戶規定的交稿時間較為隨意:特別是有些客戶在大肆砍價以后,拋出了交稿時間就直接走掉了。如果翻譯公司不接這個任務,就會直接流失客戶。如果接了這個任務,在規定的時間段內交稿的話,就只能粗制濫造,質量不達標。
2、翻譯聯系人并不是終決策人:當企業有翻譯需求的時候,其聯系對翻譯并不懂,甚至外語一點也不好,根本衡量不出翻譯公司提供的譯文的質量好壞。只能是反復比較價格,終選擇價格低的個人或小型工作室,這樣一來,翻譯質量也就降低了。
3、沒有細分服務領域:很多翻譯公司在市場發展上,并未推出專門針對和擅長的專業,所以,總是導致面對一些項目的時候,臨時找醫院。這樣的結果就是,非專業領域的譯員肯定不能保證翻譯質量。再加上一些公司種缺少專門的審譯團隊,沒有校對過直接發給客戶。
4、翻譯人員水平高低各有不同。只要會翻譯,懂語言就行,其中包括各種大學生、語言愛好者或者是發燒友,隨便懂點外語的都去做了翻譯,可是他們的水平根本沒法恭維,這也是阻礙翻譯公司發展的一個因素。
其實,上海泰科作為有實力的翻譯公司,對于議員水平要求是非常之高,故而一切以客戶的效果為準,結果為導向做到百分百滿意,這也是鑫美譯發展迅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