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翻譯也就是傳譯,是將實時聽到的一種語言迅速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成為同聲傳譯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本身對語言熟練度要求非常之高,如同自身母語一樣,聽到立馬知道意思,還不能跟同聲翻譯軟件一樣直譯,畢竟機器只能在生活起居上用的多一點,而重要會議是需要同聲這類翻譯。

當同聲翻譯要具有哪些條件?
1、扎實的雙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傳譯員對語言(外語與母語)的捕捉能力要強。對于新生事物要感興趣并及時記住一些新聞新語的表達。此外,為了能緊跟發言者,同傳譯員的講話速度一般在250字/分鐘左右,而一般發言人的語速為150字左右。因此,同傳譯員一定要“靈牙利齒”,同時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吐字清晰,語言語調流暢、利落。
2、掌握百科知識:著名的口譯專家Jean Herbert曾說過:好的譯員要既專才,又是通才。同傳譯員所要翻譯的會議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所翻譯的內容涉及面寬。因此,要求同傳譯員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越是熟悉的題材,同傳譯員的翻譯質量則越高。
3、良好的心理素質:同傳譯員要能做到“處亂不驚、情緒穩定”,要有較強的情緒控制能力,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鎮定。如果情緒不穩定,就會出現怯場現象,影響理解,影響翻譯質量。
4、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同聲傳譯的技能包括三大板塊:①口譯技巧;②專業知識;③語言工夫。三大板塊中的后兩個都要求譯員要不斷地學習、積累。如果譯員對新知識的習得缺少興趣,則很難應付日新月異變化的翻譯題材。
5、團隊合作精神:專業化的同聲傳譯工作一般都是2-3人一組,一人做20分鐘左右,另一人再接過來,輪流進行。這就要求,同傳工作不僅僅要求譯員個人素質好,還要求譯員之間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互相配合,做好整個翻譯工作。
6、職業道德:譯員應該遵守會議譯員職業道德規范,如:保守秘密、保持中立、準確翻譯等。譯員應嚴格遵守《國際會議口譯工作者協會關于職業道德準則的規定》。譯員不應該對會議發言人進行任何評論。

學同聲傳譯的主要方式?
(1)、正規專業訓練:正規專業訓練主要是指進入高等學校或專門的翻譯培訓機構接受專業學位(文憑)教育。七十年代以前的同傳譯員大多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專業訓練,主要靠譯員的經驗與天賦,摸索著進行各種各樣的翻譯工作。而今天,翻譯課程已經是許多外語院校的核心課程。專門化的翻譯學院、翻譯系科也遍步世界各地。
(2)、在職訓練:很少有譯員一加入到一個機構就可以立刻開展工作的。一些較大的機構都會給予他們一定的在職培訓,并且定期給予業務進修,提高業務水平。
(3)、自我訓練:提高同聲傳譯技能的另外一條很重要途徑就是自我訓練。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得到專門化的職業訓練。有些譯員已經在一線工作了很長時間,具有良好的語言基礎和心理素質,如果了解同聲傳譯訓練的內容和主要方法是可以進行自我訓練的。

同聲翻譯常用技巧:
1、調整語序:調整語序的實質是指譯員采取手段盡量使 譯文的語序貼近原話, 以減少“聽”與“記”的壓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擾。中英語的語序不同是同傳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一個難點。漢語中定語與狀語一般均放在中心詞之前。而英語重形合,大量使用關聯詞來連接句子的各種成分,定語與狀語后置的情況較多。所以定語與狀語會給 同傳造成一定的困難。調整語序可通過詞匯手段和句法手段進行。
2、順句驅動:順句驅動是英漢同聲傳譯的一個最大特征。會議口譯中,在同聲翻譯過程中,譯員按聽到的原語的句子順序, 把整個句子切成意群單位或信息單位, 再使用連接詞把這些單位自然 連接起來,譯出整體的意思。這種翻譯方法為“順句驅動”。
3、適度超前:同聲翻譯中的“適度超前”是指口譯過程中的 “預測”(anticipation)技能。就是在原語信息還不完整的情況下, 譯員可能要講的內容而進行“超前翻譯”,從而贏得時間,緊跟發言 人進行同步翻譯。現場口譯在翻譯過程中 要是等到全部信息接受以后再進行翻譯就不是同聲翻譯了。 即使翻譯 能夠進行下去,也是斷斷續續。聽眾很難接收到完整的信息。
4、隨時調整:調整是同聲翻譯中的校譯過程,是譯員根據接受 到的新的內容調整信息、糾正錯譯、補充漏譯的重要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