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名稱的翻譯并非語言符號之間的簡單轉換,而是要反映商標本身“短小精悍”的特征,翻譯中要兼顧語言文化差異、符合目標客戶的審美心理,實現既定的品牌功能。概括起來,商標的翻譯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音譯
對商標而言,音譯法可以分為純音譯法和諧音譯法。
純音譯法是根據原文的發音,在譯文中找到與之相似發音的字或詞。這種譯法一般不強調詞本身的意義,而是通過保留原文的音韻美,聽起來洋味十足,充滿異國情調,新穎別致,迎合消費者標新立異和獵奇的心理,例如Cadillac卡迪拉克,Sony索尼,Casio卡西歐等等。
諧音譯法又稱諧音雙關法,即在翻譯時音意義兼顧,在再現原文發音的同時,努力尋求符合商品本身特性、引起美好聯想的文字。例如Parker鋼筆譯成“派克”,發音上接近英文,而且這兩個字還象征了產品的華貴和耐用。再如Safeguard香皂譯為“舒膚佳”,其中文發音接近英文,意義上也很鮮明,讓顧客一見商標就對其產品功能心領神會。類似的商標還有Coodyear 固特異、Hennessy軒尼詩、Lucky樂凱、雅戈爾youngor等等。
(2)直譯法
當商標原文的意義直譯到目的語后和目的語文化相融,則可以考慮直譯。例如Microsoft的中文商標名稱直接翻譯成“微軟”,英文中的“micro”和“soft”分別和中文的“微”和“軟”字對應,整個商標譯得簡潔而精準,象征著該公司軟件設計得細致入微。再如著名品牌王朝采用直譯“Dynasty”,隱含著該品牌葡萄酒味道甘醇,歷史悠久之意。
(3)音譯結合直譯
有的商標可以利用其音和意的雙重特征,翻譯時再創性地使用音譯和直譯相結合。例如Goldlion沒有譯成“金獅”,而是譯為“金利來”,這樣既保留了“金”的富貴含義,又用音譯“利來”滿足了人們向往吉利的心理,而且譯文比“金獅”聽起來更加新穎,更具異國風情。再如,Truly牌商標譯為“信利”, 既用“信”字體現了原文的“以信為本”的理念,又保留了后半部分的發音,同時“利”字本身也蘊涵了帶來利潤的意思。
(4)意譯法
意譯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把其內涵意義用再創性的譯語表達出來。當遇到不適合音譯和直譯的商標時可以嘗試意譯法。例如:Rejoice原意為“快樂”,而直譯和音譯都難以把商品本身的特性反映出來,因此采用了意譯,把它翻譯成“飄柔”,不求形似而求神似—這個中文商標暗示了該洗發產品的特質和功能,并且實現了發質的“飄柔”,人們自然會從“頭”快樂起來。
(5)創造新詞
商標翻譯時也可以創新性地在原商標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杜撰,這樣譯語商標立意新穎,而且與其它商標名稱的重復幾率大大降低。例如,把“美加凈”牙膏“譯”成MAXAM就獨具匠心。該英文商標有如下優點:保留了中文“美”的發音;使人聯想到maximum一詞,象征著該商品在同類品牌中已做到了極致;英文設計得簡潔對稱,從前從后讀起來音韻效果相同,構思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