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翻譯中的被動態并非陌生。這被動態無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大量的科技文章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透徹地理解、掌握這種時態的意義、內容,并恰到好處地進行翻譯乃是擺在廣大日語相關工作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對被動態進行了較系統的探討、研究,提出以下幾種觀點。供廣大日語翻譯人員學習。
一、 關于日語被動態的幾種翻譯技巧
被動態是人們經常遇到和頻繁加以使用的一種時態。不言而喻,它的主要意義之一就是“被……”。如:
(1)私は先生に叱られた∕我被老師批評了。
(2)昨日雨に降られてひどい目に遭った∕昨天倒了大霉,被雨淋了。
除了這種最常見的使用方式“被……”以外,還可以表示以下幾種意義。
1、被動態有時可譯為“受……”。
表面上“被……”與“受……”大同小異。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之處。有時可以通用,但有時具有不可相互替代的性質。否則,翻譯出來的東西就會令人啼笑皆非。如:
(1)そんな粗末な商品はあまり好まれない∕那樣粗糙的商品不太受(顧客)的歡迎。
此句中的“受……”,如果譯成“被……”就不是地道的中國話。中國話極少聽到“被”誰歡迎之類的話語。而是用“受”或“不受”歡迎來表達。
(2)彼女は騙されて、わなにかかった∕那位女士受騙上當了。
同樣,此句話中的被動態決不能翻譯為“被騙”,而應是“受騙”。據考證,眾所周知的中國成語“受騙上當”被收入成語辭書之中,可是,在成語辭書中并沒有“被騙上當”這種語言。
不過,并不否認:有些場合,也可以說某某人被騙了。但與“上當”搭配使用時,必須是“受”,而不能使用“被”。
2、被動態有時可譯為“受到……”。
或許有的朋友會提出疑問:“受到……”與“受……”難道不表示同一個意義嗎?只不過多了個“到”而已。否。須知:日語中“受到……”與“受”不能混為一談,否則翻譯出來的句子或說出的話,是要遭到他人嘲笑的。
請看下面的句子:
(1)彼の観點は皆にひどく批判される∕他的(錯誤)觀點受到了大家的批評。
此句中的“受到”如果翻譯成“受”就不是中國話了。雖僅有一字之差,表達的意義卻面目皆非。
(2)アメリカからの友人は熱烈に歓迎された∕來自美國的友人受到了熱烈歡迎。
顯而易見,句中的被動態,絕不可譯為:“受了熱烈歡迎”,而應譯為“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3、被動態有時可譯為使役態,其意義為“叫……”或“讓(把)……”。
需要引起人們注意的是:日語中確實有這樣的表達意義。但多用于標語、口號之處。如:
(1)文化と科學を軽視する考えは全く抜かれよ∕讓(把)輕視文化科學的思想全部除掉。此話用“讓”不如用“把”更為恰當。
(2)搾取と圧迫的な制度は永遠に葬られよ∕叫剝削和壓迫制度永遠見鬼去吧。
4、被動態有時可譯為“承蒙”、“蒙受”、“遭受”之意。如:
(1)臺風で大きな被害を蒙られた∕由于刮臺風,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2)あの女の人は殺害された∕那個女人遭受了殺害。
5、把被動句當主動句加以翻譯乃是最常見、最普通的翻譯方式。
須知:有些被動句,倘若你真的以“被”的方式加以翻譯的話,此話真的不通。而必須用主動句的方式譯出為好。如:
(1)手で觸ると、熱く感じられる∕用手一摸,感覺有些熱。
此句,假如把被動態譯成“被感覺”或“被感到”,無論怎么翻譯都不是中國話。因此只能譯為“感覺、感到”為佳。類似這樣的句子,在日語中是屢見不鮮的。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翻譯為好。如:
(2)その川で橋が架けられて、交通が便利になっている∕那條河上架了橋梁,交通變得方便了。
以上各句均以主動句的方式加以翻譯的。這樣翻譯,語言流暢,表達事情貼切、逼真,使人仿佛身臨其境。
其效果明顯好于以被動句的方式譯出的效果。
